
近日,煤业集团常顺煤业矿区上空的一架无人机来回穿梭于矿区上方和周边,格外引人注目。
随着智能化矿井建设的推进,传统的人工地表巡查逐渐趋于落后,靠人力依托双腿双眼、手持GPS图纸盒尺沿路线行走和肉眼观测的巡查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视觉死角多,巡查结果受过多人为因素影响,且在危险地段还会危及到巡查人员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巡查区域也往往存在巡不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引进高科技产品,利用无人机“天眼”360度无死角巡视矿井范围内各区域,有效排查地表塌陷、裂隙和积水等隐患,以科技赋能,为地表巡查插上“翅膀”,全面开启“无人”巡检模式。
无人机启用后,已在多次地表巡查中突显了作用,通过摄影、航测、定位、拍照、录像等手段,对公司工业广场、竖井工业广场、工作面对应地表等区域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地巡查,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其中,近期的一次雨季“三防”巡查,工作人员利用对应软件将无人机拍摄的影像生成2D平面图、3D立体图,经过仔细排查,及时发现了地表存在的裂缝,专业人员立即组织开展了地表裂隙治理,及时消除了隐患。
无人机可长时间悬停、侧飞、盘旋,全方位、高精度巡查地表情况,弥补人工巡查的不足,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提升安全系数。
该公司负责地表巡查的工作人员表示,无人机巡查方便又快捷,每日在矿井区域内多次循环飞行,通过各时段拍摄的视频和现场照片巡检地表情况,既提高了监测工作效率,又为下一步地测防治水工作拓宽了思路,以技术创新助力安全生产。